王良和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雁行拳」說明(Notes On Ngaan Hong Kuen)



1.  「雁行拳」,大陸某些門人因「雁」、「燕」普通話同音而寫作「燕行拳」,為錯誤寫法。

2.  「雁行拳」的「行」,粵音應讀「航」,普通話應讀  háng。「雁行」,意指飛雁的行列。

3.  鷹爪翻子門拳術,取意不取形,絕無大陸新派鷹爪拳刻意作鷹形者。「雁行拳」取名「雁行」,蓋此拳前半,巧設一向右一向左作V形路線、舒展如飛之動作,以模仿雁行V形之形態,因名「雁行拳」,是知此拳乃據名創拳,而非先創拳後命名也。

4.  「雁行拳」前半,以縱步撲腿,騰空作右旋風腿撲腿,以及縱步撲腿,騰空作左旋風腿撲腿而呈V形之格局,最具特色。嘗見不擅左旋風腿之門人,把左旋風腿改為右旋風腿,失此處左右相對、此呼彼應之特色,也錯過鍛弱為強之練習機會。

5.  此拳另一特色,為較多矮步挑掌、矮步穿花掌,加上中段的矮步剪花一字拳,形成如行(此處讀「蘅」)如飛的姿態。「雁行拳」形意兼備,為本門套拳所罕見;是以「雁行拳」演練時瀟灑靈動,翩然如飛,姿態優美。

6.  「雁行拳」原拳譜,至「提步雙鈎手」、「滴水勢」、「打花丁鈎式」,即作「大劈式」收式;部分門人所習之「雁行拳」,卻後續了「鴛鴦腿、迎面踢、旋子、雙貫耳、分掌鈎腿、蠍尾腿」等一連串動作,為個別門人所加,原拳譜所無,比對發源地雄縣門人所習,以及劉法孟、劉萬青、李寶英所傳即知。1984年,我曾手繪原版與添加版之「雁行拳」圖譜,並曾複印送贈一二同門。

7.  「雁行拳」往往與「前溜勢」並稱,二拳風格接近,部分動作相似,應為同一人所創,雖然異名,卻有如「大綿掌」、「小綿掌」之為孿生兄弟。在香港,學過「雁行拳」、「前溜勢」之門人不多。

8.  本網誌上傳之「雁行拳」,取原版而不取個別門人之添加版,為劉啟文一脈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