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和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套拳(Pair Fighting: Tou Kuen )



說明(Notes):

1.  「套拳」原為鷹爪翻子門的拳拆,後成為精武體育會的套路。

2.  開式:甲、乙二人均作雙鈎手開式,各自進左弓步挑左掌,再進右弓步挑右掌,然後退步作左虛式左鈎手右蒙頭掌,隨即打花震步鈎手挑掌,再進步打花右弓步左鈎手右推掌,然後轉身,甲進步打花再偷右步作伏虎勢,乙亦同時轉身打花進步作馬式打虎勢。此時甲、乙同在一橫線上,甲背向觀眾,乙面向觀眾。此為定式,二人互望,目光炯炯有神。

3. 乙進甲退,連續三下弸拳對打,甲即施以纏絲手把乙拉下,一番纏扭,乙甩脫甲爪,乙之右手向上仰掌反擒甲之左衝拳,隨即向後擠步,甲亦向前擠步,以免失重心。擠步須兩足擦地相碰,下盤穩重,身體勿起伏如騎馬。

4. 「套拳」前段 ,較有特色的動作,是乙雙爪抓拍甲的兩肩,甲雙掌按住乙之雙爪,以雙臂下壓其前臂掘折其腕,乙連忙仆腿卸力,並向前跳一步(甲向後跳一步),雙方之爪仍在肩膊間抓按。乙縱跳後再仆腿,隨即作右掃蹚腿攻甲之左前弓步,繞一圈即作「獅子大開口」(雙衝拳)攻甲。

5.「套拳」中段至結尾,甲、乙作一組對打後,即分開以馬式右蒙頭掌左衝拳互望,然後甲或乙震一步開步或震兩步開步、上步攻敵。馬式右蒙頭掌左衝拳互望的分節動作,共八次,為此對拆之鮮明特色。


6. 「套拳」結尾,乙以右爪抓按甲之左肩,甲運陰力以右爪按抓左肩上的甲爪,然後左臂繞圈,自上而下靠壓乙肘;乙俯身卸力,以左手抓住甲之左腕。甲隨即起左前腳踢乙,乙放了抓甲腕之左爪,背向乙反手抓住甲之左腿,再用右手從下向上撈抓其左腿。甲左腿被抓,即以雙手抓乙之頸和翳風穴。乙放了甲之腳,以左手抓甲之左手,上右步即前縱並轉身,甲之腳落地後,上一步亦前縱轉身,衝右拳。乙右拳從上而下、自內而外格開甲拳,反抓其右腕,反手一擰,甲即轉身背向乙,乙以左爪從後抓著甲的頸,甲俯身以左手抓乙之左腿,把乙之左腿抽起,迅即以下挫力坐下;乙連忙坐到地上卸力,並以右足蹬甲之臀部,甲即向前作前滾翻,然後轉身面向觀眾馬式右蒙頭掌左衝拳;乙亦起身,背對觀眾,右手背拍右大腿,馬式右蒙頭掌左衝拳,二人互望。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三節棍對槍(Three-section Staff VS Spear)


注意(Notes):

1.          開式持槍者站左方,持三節棍者站右方;持槍者開左弓步扎上平槍,然後轉身打花撩把撩槍,虛式擎槍待敵。持三節棍者急速啪啪兩下向右上挑杆格開敵之上平槍,亦轉身平旋雙手所執棍把,左手持棍棍頭斜向上虛式拏棍待敵。

2.          持槍者躍前半步,扎上平槍、下平槍;持三節棍者以左棍向上向外挑開敵之上平槍,再提左步左棍向下翻格開敵之下平槍,左足落地,拗步自上而下擊右棍。

3.          持槍者向上向左挑開敵之右棍,持三節棍者即以左棍自上而下向敵首揮擊,持槍者舉槍橫格,槍尖向左,頂格敵棍後即反手迴旋自外而內掃槍撩擊敵之左前足。持三節棍者先提左足,再提右足躍起避開。

4.          持槍者右弓步以槍杆向敵之左上方推杆進擊,持三節棍者馬式上挑右棍格開;持槍者再以槍杆向敵之右上方推杆進擊,持三節棍者馬式向左揮右棍格開。持槍者把槍尖從後向上再向下揮擊,拗步右前弓步)作「泰山壓頂」;持三節棍者退步,仍作馬式,交叉雙棍向上頂格。持槍者退右步,扎下平槍;持三節棍者把交的雙棍向下壓格敵槍。

5.          持槍者再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再把交叉的雙棍上舉頂格,然後速上右步成右弓式俯身以右棍自右至左敲擊敵之左前足。敵縮槍向後急躍避開,即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右棍向上向右挑格,俯身以左棍自左至右敲擊敵之左前足。持槍者提左足,以槍把擋格敵棍左足落地即以中平槍刺敵右腰持三節棍者退右步揮右棍向左格開敵槍。持槍者即略收槍再以中平槍刺敵之左腰,持三節棍者退左步,以左棍向右格開敵槍。

6.          持槍者扎下平槍攻敵之左後足,持三節棍者提左足左棍下挑格開敵槍,左足落地作左前弓步,右棍從上而下擊敵首持槍者舉槍橫格,槍尖向左,然後以槍尖向右斜向下削敵臉。持三節棍者以右棍向右上挑格開敵槍,即以右手改執中節棍(此時第三節棍成靈活擊敵之武器),上右步,揮棍掃擊敵之左前足;持槍者縮槍後跳避開,向敵之左上方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向右上挑棍格開,拗步從上而下以左棍擊敵首。

7.          持槍者舉槍橫格,槍尖向左,然後槍尖自上而下弧形揮擊敵首;持三節棍者退半步,仍以右前弓式自上而下向內弧形揮三節棍拍下槍頭。持槍者連發三下中平槍刺敵腹部,每刺一槍即略為進步(左前弓步不變);持三節棍者連作三下中圈棍格開敵槍,每圈一棍略為退步(右前弓步不變)。

8.          持三節棍者退右步,在退步的過程中交叉手打三節棍花,然後拗步以右手揮棍自上而下擊敵首;持槍者以槍前杆斜格敵棍,即反手使槍尖自後向前劃一大圈掃敵之左前足,持三節棍者握中節棍之右手,此時改握左手原本所握之棍,自右向左橫抽三節棍格開敵槍,然後繞圈自右向左下揮擊,擊敵之左前足;持槍者縮槍後跳避開。

9.          持槍者落地後,左前弓步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右棍掃擊後,乘棍頭弧形回轉時,左手握棍頭(此時右手握右棍,左手握左棍,中間之棍虛手),左前弓步挑高中節棍格開敵之上平槍。持槍者稍進步扎下平槍(仍是左前弓式),持三節棍者退左步,以中節棍向下橫格敵槍;持槍者再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退右步,以中節棍向上橫格敵槍。

10.      持槍者上右弓步,以槍把自右向左下擊敵足;持三節棍者以中節棍自右向左向下格敵槍把。持槍者退右步退左步再退右步,邊退步邊以槍把順時針劃兩個右圈以槍把擊敵足,而持三節棍者則進右步進左步進右步進左步,邊進步邊逆時針劃兩個左圈,在劃圈的過程中接二連三以中節棍格開敵之棍把。這一組動作,進退間槍把與三節棍圈圈纏格,非常好看。

11.      持槍者身左轉,左前弓式向敵扎下平槍;持三節棍者,身右轉,退左步成騎馬式,雙手換棍,自左至右下揮棍格開敵槍。持槍者向敵之左上方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自下向右上挑棍格開。持槍者進逼向敵之右上方扎上平槍(仍是左前弓式),持三節棍者身左轉,進右步,成反方向之騎馬式(背對觀眾),左棍自下向左上挑開敵槍,拗步揮右棍自外而內中線橫擊,持槍者豎槍以槍把擋格(槍尖向上)。

12.      持三節棍者以左棍自外而內中線橫擊(左前弓式),持槍者槍尖保持向上,再以槍把中軸格敵橫擊之左棍。持三節棍者上右步,左右二棍同時高舉自上而下擊敵首;持槍者舉槍橫格(槍尖向左),持三節棍者雙棍自上而下弧形攻敵下部持槍者自上而下弧形仆腿壓槍,壓敵之棍持三節棍者俯身避開敵槍,在敵之外門位向上挑棍,把敵槍挑高。持槍者乘勢自下向上再向下逆時針劃圓,以槍尖掃敵之右前足,持三節棍者跳起以顛換步避之,落地成騎馬式(背對觀眾)。

13.      持槍者向敵之右上方扎上平槍,持三節棍者左棍上挑格開,急向右轉身,上右步成右前弓式,高舉雙棍自上而下擊敵首;持槍者舉槍橫格(槍尖向左),持三節棍者右手轉握中節棍,自右向左揮棍橫擊;持槍者把橫舉之槍改為豎握槍,槍尖向天,兩手收向槍把中段,然後上下一拉,復疏出中段,同時提左前足,以槍把中段格開敵之橫擊棍。

14.      持三節棍者,身右轉,上右步成騎馬式面向觀眾),三節棍隨轉勢向右下弧形揮擊,攻敵足;持槍者左前足落地,向後略退步避開,並以槍尖自上而下向右弧形格開敵棍。持槍者向敵之左上方扎上平槍(仍然是左前弓式),持三節棍者以左棍拗步向右上格開。然後悍然像揮魚杆般右手握著中節棍把三節棍向敵首揮擊,敵急忙弧形壓槍,把敵之三節棍拍到右側,然後自下而上向左劃大圓變招擊敵持三節棍者連忙乘勢上挑三節棍向右劃大圓,把敵之槍挑到右下方。這一組動作,槍與棍作了一順一逆之兩個纏鬥大圓,也非常好看。

15.      持槍者反手自右向左劃大圓向敵之足掃槍,持三節棍者把原本握中節棍之右手轉握左手之棍,向左抽棍橫格敵槍,然後順勢右手過頭奮力旋揮三節棍,劃大圓自右向左揮擊敵足,敵向後縱跳避開。持三節棍者順勢反右手,抽摔三節棍自下而上以泰山壓頂之勢悍然揮擊至身體俯下(右前弓式),持槍者弧形壓槍,隨勢仆腿,自上而下把敵之三節棍拍向右側。


16.      收式:持槍者轉身打槍花,撩把撩槍左虛式擎槍,開左步成左弓式壓槍,目光炯炯有神向敵扎半槍,即併左步面向觀眾,右蒙頭掌收式;持三節棍者,退右步把甩摔擊出的三節棍拉回,左手握左棍,虛式拏棍(動作稍慢,因持槍者收式動作較多),目光炯炯有神,盯著敵手。敵弓式壓槍時,持三節棍者亦開左弓步旋腕壓棍,二人的動作同時到達定點,目視對方,持三節棍者即轉身退左步併步疊棍收式。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太祖拳」圖譜(Tai Jo Kuen Archive )


注意 (Notes):

「太祖拳」圖譜為我的師弟胡寶強所繪,版權為「鷹爪圖書館」及繪畫者所有。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太祖拳(Tai Jo Kuen)


注意(Notes

1.      「太祖拳」由傳為宋太祖所創的套拳中加入鷹爪手法而成。此拳之元拳是否真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個人存疑;正如很多門派都追認岳飛為始祖,與其民族英雄的身份與可歌可泣的抗金事跡絕對有關。

2.      「太祖拳」開式,雙鈎手後,雙仰掌抱腰,向前直插,然後收掌,右掌向右橫擊,隨即開左步成騎馬式,同時收右掌,左掌橫擊。此手名為「聲東擊西」,配合出右掌和出左掌,頭右轉右望復左轉左望,出左掌後稍定。「太祖拳」此一開式已非常吸引。

3.      緊接之「撥雲見日」,連橫向左偷步、開步滑行,雙手作連續不斷的攉挑,頭要一直向左,眼左望,不能兩邊望。

4.      雙擄、挑打:左脫手丁式右揮拳後,反方向開左步成左弓式,左叼手,上右步成右弓式,右爪迅作牽繩狀之雙擄,然後左爪變掌移至右腕下變爪反挑,作馬式挑打。

5.      剪花矮步貫耳拳右簾腿旋風腿蹲步撩襠拳右擺簾腿顛步打花回頭望月,這一連串動作必須一氣呵成,不能有所停滯。「回頭望月」作稍長的停頓。

6.      「回頭望月」要運腰力,左鈎手先柔,將至定點前轉為發剛力,右蒙頭掌要配合鈎手的動勢,予人平衡諧協之感。「回頭望月」,門人間頗有異化、失卻原動作精神之打法。此式頭必須後轉眼後望,而不能前望,攻防點在鈎手,蒙頭掌為協調全身動作之用非作擊敵之用。此式承「剪花」一連串動作,我作「右擺簾腿」時,敵乘我起右腳靠左腿支撐全身,即伏身避我之腿擊並以掃蹚腿攻我之左腳,我即躍起以顛換步避敵之掃蹚腿,落地後以背、臀向敵,並以左鈎手封護腰背身子略微前傾。蒙頭掌為配合鈎手之動勢,使整個動作取得平衡,並活動全身、胸肩,強化身體的柔軟度、心肺功能。這種情況,正如本門大部分套拳收式的招牌動作「大劈式」,兩掌分別向左右橫劈,實則作擊敵之用者只是右掌(所以頭右轉眼右望),左掌作平衡及活動身體之用。不信?你試試只出右掌,再和左右掌並出對照,全身的感覺有甚麼不同?這不是我說的,是太師公陳子正的教導。上海《精武畫報》第十三期(1928315日) 刊登了六位精武會不同派別的知名教頭演武照片(包括陳子正),「曇腿」(原刊並非寫作「潭腿」)之名師趙連和演示的招式正是「回頭望月」(見下圖):
                                 

  
其上身前傾度較大,頭後轉眼後望,可知招式乃防敵之後擊;本門之「回頭望月」,法度為上身只略微前傾見下圖(筆者演示):

  
「太祖拳」共有四式「回頭望月」。

7.      「回頭望月」後為「雙批掌」(與「前溜勢」之「雙批掌」完全相同),然後上右弓步作「順步掌」。

8.      轉身右仆腿右鈎手,打花復轉身右仆腿右鈎手,然後起身併左步站立兩個仆腿之轉換,難點是不能起身,要在蹲身旋轉時打花縮右腿至定點時再插出右腿成右仆腿再聳身併步站立,這是加強練法的打法。

9.      「回頭望月」中段,併步右鈎手後,叼左手作下捆手,這是「太祖拳」最珍貴的一式──融入了「連拳」第三十四路「下捆手」。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梅花單刀」圖譜( Mui Fa Dan Dao Archive / Plum Blossom Broadsword Archive )


注意 (Notes):

「梅花單刀」圖譜為我的師弟胡寶強所繪,版權為「鷹爪圖書館」及繪畫者所有。





梅花單刀( Mui Fa Dan Dao / Plum Blossom Broadsword)


注意 (Notes) :


1. 「梅花單刀」為鷹爪翻子門的中級刀法,以「梅花」為名,一是此刀如梅花五瓣,共向五方走位;二是此刀特多基本刀花練習,如劈刀花、撩刀花、出入格花等,因而以「梅花」為名。

2.  「梅花單刀」刀花甚多,手腕夠鬆刀花貼身,靈動流暢,才演練得好看。

3.  開式之前縱步扒刀拗步衝拳,衝拳要運腰力衝出。右叼手左撞刀迎門跺腳,右腿以水平為度緊接之衝拳也要運腰力衝出。

4.  撩刀花左掌送刀左撩刀,左掌變鈎手右撩刀,刀花貼身,掌鈎變換。

5.  出入格花,向外之刀均以刀鋒前劈。

6.  此刀顛步轉馬式壓刀和顛步轉虛式壓刀,顛步切勿吊腳作顛換步時左足要觸到左臀。

7.  閃步「左屠龍」,橫擺之左足必須擦地,撩刀將盡即運腕力推刀前劏,推直右臂。

8.  閃步「右屠龍」,橫擺之右足必須擦地,右刀反腕自下向上揮擊。

9.  中段之跳刀,右刀向內橫劏即向外一拉成水平線左手捏刀背向下壓刀雙腿快速向前跳過刀背,雙腳一點地,切勿停留,即逆勢向後跳過刀背,雙腿一點地,切勿停留,即時顛步作左穿掌右輪刀,然後壓身跪步俯身俯首背刀作「縮龍成寸」,以避開敵之下劈刀,並以背刀護身然後吸氣高縱以爆發力擊出右旋風腿,再壓身落右一字馬。以上一連串動作,高低起伏,靈動多變,演練得精熟非常好看。可惜俯身俯首背刀之「縮龍成寸」,門人多嚴重走樣,身首直而不懂縮已不知此式真正用法。

10.  前縱步右刀劃大圈下劈,叉腿坐盤作「蛟龍滾浪」,刀一拉,即續劃大圓翻身顛步再劃大圓劈刀仆腿作「龍尾伏辰」,三個連環的大圓必須一氣呵成。

11.  此刀結尾,兩下「回頭望月」,要運腰力拉刀,第二下「回頭望月」稍停目光炯炯有神。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雁行拳」圖譜(Ngaan Hong Kuen Archive)


注意(Notes):

「雁行拳」圖譜為本人三十多年前所手繪,傳上部分動作以供參考。







「前溜勢」圖譜(Cin Lau Sai Archive)


注意(Notes):

「前溜勢」圖譜為本人三十多年前所手繪,傳上部分動作以供參考。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鷹爪翻子門拳術要義:(5)湊步撻掌/前跐腿 Important Notes of Eagle Claw Kung Fu:(5)cau bou taat zeong / cin ci teoi


「行拳」第一路及第九路、「小雄拳」有「湊步撻掌」;「連拳」、「行拳」、「羅漢拳」、「小連環拳」、「大綿掌」則有前跐腿。

注意(Notes):

「湊步撻掌」與「前跐腿」跐法相近,惟前者與敵極近身,近至幾無空間作偷步跐腿,而要以湊步取勢惟門人所傳之鷹爪翻子拳,「湊步撻掌」幾近消失,差不多全變成「前跐腿」殊為可惜。今天若不再強調「湊步撻掌」與「前跐腿」之分別,相信再過一代,「湊步撻掌」難免從本門拳術中消失。

「湊步撻掌」與「前跐腿」,陳子正刻苦鍛鍊多年,其法為於地上鋪上麥子,留一約二尺之長形空間,於其中反覆鍛鍊跐法,取其直勢直鍊至一腿下跐,強勁之鏟力,使兩旁之麥子紛紛揚起,如雪而下;復與同門對跐,精研實用之竅門弱者仆地甚至摔出丈外。

演練「湊步撻掌」或「前跐腿」,須爪、腰、腿、掌四者勁力勢高度合一,始能發揮其技擊威力。以「湊步撻掌」為例:
1.  右足於左腿原位著地(沉靜無聲),左腿略提起,隨即全腳向左鏟出,身體下蹲,左腳伸直,足外沿勿離地。
2.  同時左拳變掌,經後向上,配合左腳鏟出之勢,運用腰力往下按撻,止於左小腿內側,掌心向下。
3.  右叼手配合左掌下撻之勢,以腕力擰旋、下按(氣下沉),止於左乳前。目視前方。

此式之關鍵,為右叼手須於肩膊和乳頭約三吋空間中,極速以冷疾之腕力發扭勁,加大指之內掐力,並配合腰力、腿之鏟力、掌之下按力,形成強大之摔力,使敵完全無法穩控身體而仆倒,甚至斷臂。於三吋空間中以腕力發扭勁之叼手,必須抽出獨立苦鍊,尤其要與腰、腿、掌之勁力勢高度合一,四者合度,方能湊效,否則大打折扣。試看陳子正演示之「湊步撻掌」,爪間微小的變化,尤其是照片看不到之發勁竅門正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