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和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個人錄像:連拳第三路:弸拳(Kung Fu Video of myself: Lin Kuen, 3rd section: Bang Kuen)


注意(Notes):

1. 「弸拳」,門人或寫作「繃拳」、「崩拳」、「蹦拳」,皆誤。「弸」,解作「強勁的弓」(《漢典》),作形容詞搭配「拳」,意指此拳有如強弓拉動,如霹靂弦驚,「弸拳」最能形容此路招式的動態。《精武特刊‧武庫》刊登陳子正此路照片時,也寫作「弸拳」。

2.  第一式,左肘腕內屈,移拳於左乳之前,右拳從左脅移至右脅

3. 最後一式「側身弸拳」,後手要斜向下拉回,封護腰脅,拳置脅部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個人錄像:連拳第二路:挑打 (Kung Fu Video of myself: Lin Kuen, 2nd section: Tiu Daa)


注意(Notes):

1.      每節第一式俱為順步衝拳,第一節為開步順步衝拳,第二、三節為上步順步衝拳。

2.      衝拳後,拳在平肩的高度反抓敵腕上帶。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個人錄像:連拳第一路:壓打 (Kung Fu Video of myself: Lin Kuen, 1st section: Aat Daa)


第一至第十路文字主要參考/引錄《精武特刊‧武庫》之〈鷹爪連拳〉,後四十路,部分文字亦參照之,旁及《精武畫報》〈行拳十路〉之文字。各路「連拳」配一段吳景略先生彈奏的古琴《瀟湘水雲》。


注意(Notes):

1.      「連拳」第一路開式,左拳背墊於右肘之下,沿右臂伸出變「站式」,與「行拳」開式的打法微有不同,切勿混淆或漏掉。另外,「連拳」的「站式」,兩手的距離,比「行拳」的「站式」略短

2.      依站式姿勢,將左拳下沉(沉時肘尖向前),再翻上而用拳背壓下,其路線如斜圈形。

3.      右拳拉至右脅,拳背向上,步不動,右覆拳從脅部向前衝出,高與肩平,左拳拉回,斜置胸膈間

4.      左拳沿右臂下仰衝而出高與肩平;右拳斜向下拉回脅部拳背仍向上方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連拳五十路」說明 Notes On Lin Kuen Ng Sup Lo ( Connecting Fist 50 Sections)



1.          「連拳五十路」、「梨花槍二十五式」,一拳一槍,為鷹爪翻子門兩大「鎮派之寶」、「武學支柱」,與「行拳十路」合稱鷹爪翻子門「三大絕技」。

2.          「連拳」本為散手,並非套拳,亦無固定序列。「連拳五十路」由陳子正於近百路「連拳」中刪繁就簡,精益求精,重新編定而成,演為套拳。[1]今之存目、各路次序,均由陳子正編定。

3.          劉法孟說:「鷹爪連拳,為高深拳術之一種,陳師子正,生平不苟授人,得意門徒,亦祇得一二路而已;到精武會後,以老之將至,恐失其傳,乃開始公開教授,在數十年當中,會友能得窺堂奧者,尚屬寥寥無幾。」[2]談到「連拳」,劉法孟言說的對象,不是早年在家鄉雄縣傳其藝之師父劉啟文,而是到上海精武會後,為其擔任助教亦隨其學藝之「師」(亦是師伯)陳子正於此可見陳子正與「連拳」密切的關係,以及陳子正對「連拳」何等重視。

4.          1924年,陳子正親自演示「連拳五十路」、「行拳十路」,由上海精武會攝影部主任、得意弟子李佩弦(李宗文,1892-1985)拍下照片凡千餘幀。這是陳子正個人最為認可,有意以此作為楷模、傳世之版本。1964年秋,李佩弦為劉法孟遺著《鷹爪一百零八擒拿術》一書作序,提到這批無比珍貴的照片時,說鷹爪「連拳五十路」的照片,「惜于抗日戰爭上海淪陷時散失,倖存者只行拳十路,……。」[3]真是天意難測。

5.          上世紀二十年代,《精武特刊‧武庫》刊登了陳子正親自演示的《鷹爪連拳》,一期刊登五路,每期均署:「授技 陳子正;筆述 黃維慶;製圖考證 李明德、李佩弦」,惟只見刊十路。與處理《行拳》的方式不同,在《精武特刊‧武庫》所刊的《鷹爪連拳》中,黃維慶只描述「連拳」動作,而且頗為簡略,更絕不提招式的用法、發勁竅門。顯然,陳子正及其門人,並不打算將「連拳五十路」之絕藝、精華全面公開,而底線是只公開其動作架式;門人須以「行拳十路」之精粹作為打開「連拳五十路」武學暗道之鑰匙。

6.          從現存的資料看,陳子正在創編「行拳十路」時,對某些動作之用法、精彩處,刻意以練法遮蔽,使之模糊;部分動作,在重「練」多於重「用」的原則下,並沒有在關鍵處呈顯其要著。而畢生絕學、獨得之秘,陳子正則傾力鎔鑄於「連拳五十路」中;從「連拳」與「行拳」相同招式動作、步法之差異、鷹爪所處位置高低之不同,衡之實用時之效果,即可探知隱藏背後的心意。惟陳子正「連拳」精華中之精華、獨得之秘,據我所知只傳嫡系弟子。

7.          1991年,我在香港大學中國武術學會任教時,曾撰〈鷹爪連拳〉一文,配合簡單圖形,比較陳子正太師公、劉萬青師叔公,以及劉莉莉師傅所傳「連拳」第一路「壓打」的異同。此文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武術學會第十七屆中國武術欣賞晚會場刊》。

8.          「連拳五十路」,每路分三節,每節只數手動作,手法完全相同,左右手輪練,至為簡單,也至為實用,手心相忘,虛實相生,其妙處實有不可言者。惟因「連拳」動作簡單,不同路數之招式不乏相似之處,容易混淆,也容易遺忘;加以部分未學全者自編一組動作填充(尤其是後十餘路),魚目混珠,是以門人所傳之「連拳」,每路雖僅數手,而南轅北轍、面目全非者有之。

9.          陳子正「連拳」和「行拳」,雙峰並峙,手法、氣格純而又純;鷹爪翻子拳之巔峰谷壑,陰陽昏曉,盡在於斯。惟此二拳部分動作同中有異,實有深意焉。如「行拳」第一路開式,左仰拳置於右前臂之上,同一時間擰旋變「站式」;「連拳」第一路開式,則是左拳背墊於右肘之下,沿右臂伸出變「站式」。些微差異,足見這兩個動作,實隱藏不同的應敵之法,並非光擺架式。至於「連拳」第一路「壓打」,陳子正的打法是「沉時肘尖向前」。《鷹爪連拳‧第一路壓打》限於篇幅,雖無刊出陳子正此一過渡式之照片,卻於文字上特加說明。至於動作,「壓打」最後一式「順步仰衝拳」,左仰拳須直臂平肩衝出,而右覆拳後拉時,要斜向下拉收,以右肘、右前臂及右腕封護右脅(見下圖),拳置脅部。演此式而露右脅為大忌。



10.        本網誌將分階段上載「連拳五十路」,本門「鎮派之寶」,冀門人珍而重之。




[1] 陳子正刪減、重編「連拳」,約於1921-1924年間,當時他在上海精武會教授鷹爪拳
[2]劉法孟:《少林鷹爪翻子拳術大觀》(香港:祥記書局,缺出版年分),頁二二。
[3] 見〈李序〉(李宗文先生序),劉法孟編著:《鷹爪一百零八擒拿術》(香港:麒麟圖書公司,1981年)。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留念個人錄像:五虎拳(1987年電視台表演)Kung Fu Video of Myself: Ng Fu Kuen (Five Tigers Fist)


說明  (Notes) 

1987年在香港的電視台表演五虎拳,現場直播。電視台場地淺窄,須即時調整個別動作的步幅。例如第二路打花丁式,刻意把右腳拉後,使下式得以有足夠的空間作縱步推掌。又由於地板滑,所有動作、踢腿均減慢了速度。

門人參考此拳打法時,打花丁式勿把右腳拉後,縱步推掌也應略為加大前縱的步幅,使動作能自然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