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和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行拳(第十路) Hang Kuen (10th section)



一. 拳譜Manual
1.      摔腕叼手  seot wun diu sau
2.      上步叼手  soeng bou diu sau
3.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4.      順步衝拳  seon bou cung kyun
5.      摔腕叼手  seot wun diu sau
6.      上步叼手  soeng bou diu sau
7.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8.      順步衝拳  seon bou cung kyun
9.      左閃展  zo sim zin
10.  右閃展  jau sim zin
11.  反擒手  faan kam sau 
12.  橫按掌  waang on zoeng
13.  挑手順步衝拳  tiu sau seon bou cung kyun
14.  抹袖提步  mut zau tai bou
15.  靠肘  kaau zaau
16.  挑手順步衝拳  tiu sau seon bou cung kyun
17.  抹袖提步  mut zau tai bou
18.  靠肘  kaau zaau
19.  挑手順步衝拳  tiu sau seon bou cung kyun
20.  鑽拳  zyun kyun
21.  反帶手  faan daai sau
22.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23.  反帶手  faan daai sau
24.  順步衝拳  seon bou cung kyun
25.  轉身挎肘  zyun san kwaa zaau
26.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27.  站式  zaam sik
28.  收式  sau sik

二.說明Notes
1.      摔腕叼手(seot wun diu sau):
(1)   由站式,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右肘平屈,前臂向右收擺,隨即左腕速向前摔出,左拳即變爪滾叼。上體略向左轉,目視左前方。右拳拳心向內,屈肘靠於腰前。
(2)   用法:敵左拳攻我左脅、右手橫執我左腕時,我乘其尚未執緊之際,順勢以左手反叼敵之左腕。
(3)   注:此式是防敵用左手執我左腕之法

2.      上步叼手(soeng bou diu sau):
(1)   右腳迅速向前邁進一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爪迅速從左爪上側穿出成滾叼。左爪變仰拳收於左脅前,目視前方。
(2)   用法:上式我用左手叼住敵左腕後即上右步,用右爪叼敵左肘穴位,使敵劇痛。

3.      左閃展(zo sim zin):
(1)   右拳變掌,在左處直叼然後撕剝,向右上扯高,至右額前。左拳變鈎手後頓,由前向左下鈎挂。與此同時,左腳向左橫斜下掃(斜線),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鈎手鈎至仆腿旁,勿越過大腿。
(2)   鈎手、仆步、撕爪,須同時到達定點,不可有先後。
(3)   身體左轉,右腿蹬直,右腳向前方上一步(直線),右腳尖外展,左腿屈膝支撐成右丁步。右爪變立掌從右額前向後、向下、向前方撩出,指尖略高於咽喉,臂微曲。左鈎手變掌向右抹下,按於右上臂內側,目視前方。
(4)   用法:敵用右爪橫執我左肘,我以右掌心撫敵右手背,以大指撬其掌邊,其餘四指扼住其虎口,反抓敵手,用力扭之,同時左手用吞勁,力往後頓,以脫其爪。右手脫敵手復抓敵手後,向右上方撕扯,隨即左鈎手下挂,封護中門,以防敵在我施以閃展時,以左拳或左腿進擊。上動不停,右爪變立掌從右額前向後、向下、向前方撩出,身體隨勢上挺,上丁步,穿掌,發寸勁插擊敵咽喉
(5)   仆步為練法,實用時,不一定作仆步。身隨手腳之動作,側縮閃挺
(6)   「閃展」為鷹爪翻子門具代表性而富技擊意味的招式,歌訣有云:「閃展騰挪強」,可見「閃展」在鷹爪拳中的地位。可惜部分門人所傳之閃展,撕手異化為打花動作,失卻原手法的技擊作用。
(7)   陳子正分兩層次傳授閃展,第一層次為傳授第十路「行拳」時,像上述所示傳授給門人;因此,目前大部分門人所習之閃展,均為第一層次的打法。能精確掌握此打法,已經很好。第二層次,閃展細微之動作變化、精妙之發勁竅門,則僅見於陳子正「連拳」第四十二路「閃展」,罕傳門人。由於絕少門人得陳子正「連拳五十路」真傳,其嫡傳弟子又已全部作古,陳子正第二層次之「閃展」真相,今天瀕臨失傳之境。
(8)   只學過第十路「行拳」之閃展,嚴格來說,只學了一半閃展。

4.      鑽拳(zyun kyun):
(1)   絕大部分門人之「鑽拳」,第一式均為叼手下栽拳。
(2)   從現存的資料看,陳子正早年所傳之「鑽拳」,第一式的確為叼手下栽拳,其在黑龍江的弟子,如劉鳳池、郭成堯,即傳此打法。但至遲在1924年陳子正拍攝「連拳五十路、「行拳十路的照片時,他已修正了鑽拳的打法,第一式叼手下栽拳,改為叼手覆衝拳,衝拳不下栽,而是平肩衝出。「羅漢拳」的「鑽拳」,第一式也由叼手下栽拳改為叼手覆衝拳。
(3)   何以有此改動?顯然,陳子正總結多年實戰之技擊經驗,認為「下栽拳」在應用時有破綻,需要優化。
(4)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原來的叼手下栽拳,為「驚下取上」的技擊策略──我叼敵左手,右手從上越過敵左手向其腹部下插,引其向上挑架被我叼住的左手,免腹部被插擊;我則趁其左手上挑,右手由上而下再向上,繞圈以仰拳兜擊其下頷。但我叼敵左手時,叼手弧形左旋,這樣一旋,敵之身體被自己的左手帶動右傾,胸腹拉斜,我的右栽拳不易插擊敵腹;敵只需把左手臂稍向右靠,即可格開我的右栽拳(意味下栽拳實用性不高)。而最大的問題是,敵可輕易用右手叼抓我下插而不中的右拳腕,被叼之左手,手臂只須趁勢向我右拳之肘關節以陰脆力靠壓,我之肘關節有可能被靠斷(意味下栽拳易為敵反制)。拳拆「對綿掌」,對打之二人,每人即有一式這種以手臂靠壓對方肘關節的動作,可見這種連消帶攻的手法,為鷹爪拳的慣技。
(5)   陳子正修正了鑽拳的打法,改為平肩之覆衝拳,擊敵太陽穴,不採「驚下取上」之策,視對方之動而動:如敵向上挑架被我叼住的左手,以此化解我的拳擊,我即以鑽拳轉勢兜擊敵下頷。
(6)   注意:鑽拳上衝兜敵下頷之手,必須曲肘
(7)   鑽拳專破挑打
(8)   初學者多不懂鑽拳發勁之竅門。或拋大圈上衝(拋大圈為錯誤動作),或力陷肩膊卻又死力插擊(外國門人多有此病),或催生硬之腰力作直臂之鑽拳(知攻不知守,盡則折)。
(9)   作鑽拳時,覆衝拳之手先放鬆,順敵上挑之勢,使敵無所戒備;然後曲臂右轉,拗腕蓄勢,以肘尖為軸心,外旋,由上而下復弧形上片,短距離發寸勁仰腕曲臂兜擊敵下頷。右手作鑽拳時,左爪同時變掌,從下而上,由左至右劃一小圈,按於右上臂內側。實用時,左掌或拍或挑封敵右拳視敵之右手如何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