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譜(Manual)
1.
順步衝拳 seon bou cung kyun
2.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3. 古樹盤根 gu syu pun gan
4.
踢中腿 tek zung teoi
5.
順步衝拳 seon bou cung kyun
6.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7.
古樹盤根 gu syu pun gan
8.
踢中腿 tek zung teoi
9.
雙衝拳 soeng cung kyun
10. 古樹盤根 gu syu pun gan
11. 單推掌 daan teoi zoeng
12. 雙擄 soeng lou
13. 帶步寸跺 daai bou cyun do
14. 雙擄 soeng lou
15. 橫按掌 waang on zoeng
16. 轉身揮捶 zyun san fai ceoi
17. 撩襠拳 liu dong kyun
18. 抹腕叼手 mut wun diu sau
19. 批面掌 pai min zoeng
20. 摔腕叼手 seot wun diu sau
21. 拗步單掌 aau bou daan zoeng
22. 中帶手 zung zung daai
sau
23. 順步衝拳 seon bou cung kyun
24. 轉身挎肘 zyun san kwaa zaau
25. 拗步衝拳 aau bou cung kyun
26. 站式 zaam sik
26. 站式 zaam sik
二.說明(Notes)
1.
順步衝拳(seon bou cung kyun):
(1)
依站式,左拳向下一沉即從胸前仰腕衝出,快到定點時旋腕注力成覆衝拳,直擊敵人胸部。此是我先動手,宜察敵虛實,隨其變而制之。
(2)
第一路衝拳很多,起點皆在腰部,路線長。此手則起在身前,路線短。
2. 拗步衝拳(aau bou cung kyun):
(1)
步不動,左臂屈肘,左拳收於胸前,拳心向下,同時右拳向前衝出。
(2)
用法:如敵用右手挑開我左拳,我則順勢將拳收回,向左側身避之,同時以右拳反擊其胸部。
(3)
拗步衝拳,運用腰部力量非常重要。初學者應特別注意不可移動後足,以免妨礙腰部力量的發揮。
3.
古樹盤根(gu syu pun gan):
(1)
前後兩手一齊外旋擰轉。右臂微屈下沉而略向左側橫截,左肘用力向後拉。同時腰向左扭,身體下坐,左足尖外撇,右足跟進,膝尖前頂左膝彎,右足跟翹起,目視前方。
(2)
此式須身手步一齊使勁,其功效能使全身肌肉,發展無遺。
(3)
身體坐下,不可太低,低則踢腿必致遲滯。
(4)
用法:敵右拳既不得逞,而我之右拳已抵其胸,若他以左手推開我拳,我則將拳放下,使之落空。
4.
踢中腿(tek zung teoi):
(1)
兩手不動,身體略起,左足曲立,右足向前踢出。
(2)
初學踢足,身體每易搖動,此是下部不穩之故。必於未踢之先,將上部放鬆,身體不可後仰,聚全身重量於獨立之足。此足必須曲立,藉以保持重心,然後提起後足,徐徐踢出。其膝彎及足踝亦須放鬆,且不可多用力。到定點時,不妨稍停,待至純熟,則工力長於不覺間,故精於斯道者,踢時屹然不動,且發聲砉然,此是發力透徹之明證。
(3)
腿之高度,以敵人前陰為標準。
(4)
用法:乘敵推我右拳之際,急以足踢其前陰。
5.
單推掌(daan teoi zoeng):
(1)
步不動,兩拳變掌,右掌前推,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左掌略向上移,掌心俯貼右上臂內側,指尖向上,肘略屈。
(2)
用法:乘敵左手收回之際,以右掌擊其胸。
(3)
單推掌,多異化為橫切掌。
6.
雙擄(soeng lou):
(1)
先將右掌揚起(掌心向前,肘尖向下),而以左掌覆插於其肘下,再將右掌下轉,同時兩掌一齊變爪向內擄,起身作側勢,變步法為馬式。
(2)
擄法要緊湊,而忌瀉肘(即肘不靠脇之謂),蓋防敵順吾勢以肘進擊也。
7.
橫按掌(waang on zoeng):
(1)
按掌貴勁沉實,演時須連肩下挫。
(2)
此步式乃左足從右足後橫插而成,狀若交叉,故名後叉步,又名偷步。蓋喻其暗進之意也。
(3)
橫插之足,須與右足同踮於一直線上,如是,則接演下式時,其弓式不致有歪斜之弊。
(4)
用法:上式擄敵左手,倘敵拉回,即順勢向其腹部按之。
8.
轉身揮捶(zyun san fai ceoi):
(1)
依上式由左向後旋轉,變步為弓式,同時左掌變作覆拳,橫揮而出,右掌變作反拳(虎口向下),斜挺於後。
(2)
轉身時左肘不可離脇,兩足之變動,須與左拳互相策應而同時達到定點。
9.
撩襠拳(liu dong kyun):
(1)
右足踏進一步,右拳從後沿右股旁向前撩擊,其路線如半圓形。至定點時,斜挺於前,與肩成斜直線,虎口向上。同時,左拳變掌,覆於右肱上,肱曲而下垂。
(2)
拳從下而上者謂之撩,撩有高低之別,高者撩頷;低者撩襠,其高度即以此為標準。演此式而拳過肩者為錯誤。
(3)
撩須順勢直上,所謂直者,即不左右偏曲之意。
(4)
常見演此式者,當拳過右股旁時,總偏於左下方,然後橫格而上,如是,則不成撩法矣。
(5)
用法:撩擊敵襠,引敵手壓下,以行我驚下取上。
10.
摔腕叼手(seot wun diu sau):
(1)
左叼手不動,右掌自內向外劃一小圈,隨後翻下成叼手,掌心向下,虎口向左,臂仍伸直。
(2)
用法:敵用右手橫格我掌,我即順勢叼之。
(3)
此動作純用腕力,似易而實難,因直臂不易用力。練時須將肩、肘放鬆,專致力於掌的劃圓翻下,久之則腕筋舒暢,力自然生。如肩肘參與用力,力氣散而不能專聚於手腕。
(4)
敵用右手橫格我掌,如其力猛,我難以逆其勢以爪向下硬帶敵腕,因而轉為順其勢劃小圈翻手叼之,並隨劃小圈之勢加強向下的拉力。此式之摔腕叼手與第五路不劃小圈、由掌變爪向下帶拉之中帶手(順步衝拳)不同,行拳只有第二路有這種劃小圈的叼手,不妨加強練習。
11.
拗步單掌(aau bou daan zoeng):
(1)
右叼手拉至左脇前,左爪即變掌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2)
推掌宜由下而上,略高於肩,用力須貫注於掌根之銳骨。
(3)
其法,由叼手變掌時,先使掌心向上,待推出將到定點,然後將掌一轉,同時更須用腰部之力,以催助其進行,則力自然貫注。
(4)
用法:敵右手被叼,上部空虛,我則乘機以掌抵進,攻其下頷。
12.
轉身挎肘(zyun san kwaa zaau):
(1)
將拳收回右腰部,身向後轉,蹲下,暫作仆腿式,同時,左爪變拳,拳末向上,拳腕極度擰旋,同時練腕功。肘往下沉,貼脇向左橫挎。
(2)
此式與下式相連,演時勿停頓。
(3) 仆腿是練腰腿胯之法,實用時只須弓式轉身,不必如此周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