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Notes):
在一大堆鷹爪翻子拳資料中,找到一個陳舊的本子,裡面竟有自己逾40年前手繪的「梨花槍」圖譜,二十五式槍法齊全,真是恍如隔世!
1.
「梨花槍」乃鷹爪翻子門鎮派之寶,為明代以來名震天下的槍法,師祖劉士俊(劉仕俊)得「梨花槍」真傳。《雄縣新志(第六冊)》云:「劉士俊,孤莊頭人,少習拳勇,後遇異僧道濟指授,技益精,並精楊氏八母梨花槍,於戚南塘《紀效新書》尤所深究。」
2. 「梨花槍」全名為「楊家八母梨花槍」,出自宋代紅襖軍首領李全之妻楊妙真。《宋史記事本末》卷八十七,記楊氏對人言:「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這句話成了稱譽「梨花槍」的名言。明代禦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卷十〈長槍總說〉云:「夫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則心能忘手,手能忘槍,圓神而不滯。又貴於靜也,靜則心不妄動而處之裕如,變化莫測,神化無窮。後世鮮有得其奧者,蓋有之矣,或秘焉而不傳,傳之而失其真,是以行於世者率皆沙家馬家之法。蓋沙家竿子馬家長槍各有其妙,而有長短之異其用。惟楊家之法有虛實,有奇正,有虛虛實實,有奇奇正正。其進銳,其退促,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信其然乎。」
3. 陳子正黑龍江弟子劉鳳池,在〈劉士俊傳〉中記劉士俊得僧人傳藝(鷹爪「連拳」)的經過,並因「力猛體壯,授以槍」,留寺三年,精其術。復記劉士俊以「師不令輕施」之槍法「鐵牛耕地」,最終擒獲武藝高強的白姓雄縣鉅盜,並謂:「始知俊之槍法,確係楊家八母梨花槍,明戚繼光繼之,至清俊又得其真傳焉。」
4. 有論者云:「楊家槍法對中國槍術影響極大,許多槍法中都可以找到楊氏梨花槍的痕跡。例如著名的六合大槍和太極大槍,都言及『綿中裹鐵』和『心卻忘手手忘槍』。」
5. 個別門人以「六合槍」名「梨花槍」,殆因「梨花槍」講究「六合」之法(詳見《紀效新書》)。個人不從,蓋本門花槍中亦有「六合槍」,同名而異套,徒添混亂。《雄縣新志》、〈劉士俊傳〉,何曾以「六合槍」名俊之槍法?俱云「楊氏八母梨花槍」、「楊家八母梨花槍」。
6. 「梨花槍」和「連拳」一樣,都是幾招一式一路,至簡而至為實用,易學而難精,尤重圈槍,封閉捉拿。據戚繼光所言,此槍行陣作戰,左右佐以短兵,相衛相倚,能「舒其氣,展其能」。
7. 陳子正《拳術摘要》載「梨花槍」二十五式:(一)夜叉探海勢;(二)中平式(又名:四夷賓服);(三)纏繞法;(四)上平式;(五)下平槍式;(六)孤雁出群勢;(七)裏把門勢;(八)外把門;(九)裙攔槍勢;(十)地蛇槍勢;(十一)朝天勢(上驚下取);(十二)騎龍勢;(十三)白猿拖刀勢;(十四)鐵牛耕地勢;(十五)滴水勢; (十六) 琵琶勢;
(十七) 靈貓撲鼠勢;(十八)太山壓卵勢;(十九)美人認針勢;(二十)蒼龍擺尾勢;(二十一)闖鴻門勢;(二十二)伏虎勢;(二十三)堆山塞海勢;(二十四) 鷂子撲鵪鶉勢;(二十五)太公釣魚勢。
8. 「梨花槍」須從實踐中領悟其妙,必在格鬥中識其奇正之變、破降之理;去槍頭而變大杆子,是以「梨花槍」外,本門尚有「大杆子四路」對拆。師祖劉士俊精於此道,人稱「大杆子劉」。
9. 鷹爪翻子門三大絕技,「梨花槍」之存續至危;但願「梨花槍」之精粹,本門後繼有人,薪火不斷。
說明(Notes):
1.
「梅花槍」為本門高級套路,整套槍法不長,槍花甚多,因以「梅花」為名。
2.
「梅花槍」初段,正手、反手、正手之圈槍各三個,為小圈槍,須用腕力圈槍。
3.
右手把槍尾換手,上右弓步,左腳後插偷步,翻把坐盤壓槍單手作鎖喉槍,然後起身,右腿踢槍杆,顛步仆腿壓槍。
4.
「梅花槍」中段,最具特色的是右手拉槍尾,左手沿槍杆前推至槍頭,反手打圈,使槍尖向己咽喉再向敵,然後連環飛槍,打花金雞獨立,馬式壓槍,扎中平槍。
5.
「梅花槍」結尾,連環馬式前後飛槍,轉身打花顛步仆腿,扎中平槍,收槍橫掃槍把,右蒙頭掌併步收式。
1.
本門「空手奪雙匕」對拆,海內外已不見傳播,有失傳之虞。
2.
「空手奪雙匕」初段,甲雙鈎手開式,震步穿花蒙頭掌,連環攉挑單飛穿掌仆腿。乙持雙匕從後擠步進擊,前躍左右插,甲俯身後掃腿避過,向右跳開,打花丁鈎式面敵;乙則向左跳開,剪手打花丁式亮匕對敵。
3.
「空手奪雙匕」前段,乙之雙匕,一匕已被甲刁手扭腕奪去。至中段,甲反手刺乙右頰,乙上右虛步,左掌護腋,右匕上架敵匕。甲乙左手互刁敵左手,右匕一插一架,凝於額前。甲乙互相盯視,行步繞兩圈互易位置,這是「空手奪雙匕」最具戲劇性的一幕。
4.
「空手奪雙匕」結尾,乙之雙匕已為甲奪去,乙起右撩陰腿;甲雙匕劃小圈,從上而下插乙之腳面,乙忙抽撤撩陰腿,向右跳開,打花丁鈎式;甲持雙匕,亦向右躍開,左腳向右偷步,再開右步,剪手打花丁式亮匕。
5.
乙雙鈎手收式,甲疊匕右手,左蒙頭掌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