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Notes):
1.
「太祖拳」由傳為宋太祖所創的套拳中加入鷹爪手法而成。此拳之元拳是否真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個人存疑;正如很多門派都追認岳飛為始祖,與其民族英雄的身份與可歌可泣的抗金事跡絕對有關。
2.
「太祖拳」開式,雙鈎手後,雙仰掌抱腰,向前直插,然後收掌,右掌向右橫擊,隨即開左步成騎馬式,同時收右掌,左掌橫擊。此手名為「聲東擊西」,配合出右掌和出左掌,頭右轉右望復左轉左望,出左掌後稍定。「太祖拳」此一開式已非常吸引。
3.
緊接之「撥雲見日」,連橫向左偷步、開步滑行,雙手作連續不斷的攉挑,頭要一直向左,眼左望,不能兩邊望。
4.
雙擄、挑打:左脫手丁式右揮拳後,反方向開左步成左弓式,左叼手,上右步成右弓式,右爪迅速作牽繩狀之雙擄,然後左爪變掌移至右腕下變爪反挑,作馬式挑打。
5.
剪花矮步貫耳拳右簾腿旋風腿蹲步撩襠拳右擺簾腿顛步打花回頭望月,這一連串動作必須一氣呵成,不能有所停滯。「回頭望月」作稍長的停頓。
6.
「回頭望月」要運腰力,左鈎手先柔,將至定點前轉為發剛力,右蒙頭掌要配合鈎手的動勢,予人平衡諧協之感。「回頭望月」,門人間頗有異化、失卻原動作精神之打法。此式頭必須後轉眼後望,而不能前望,攻防點在鈎手,蒙頭掌為協調全身動作之用,非作擊敵之用。此式承「剪花」一連串動作,我作「右擺簾腿」時,敵乘我起右腳靠左腿支撐全身,即伏身避我之腿擊並以掃蹚腿攻我之左腳,我即躍起以顛換步避敵之掃蹚腿,落地後以背、臀向敵,並以左鈎手封護腰背,身子略微前傾。蒙頭掌為配合鈎手之動勢,使整個動作取得平衡,並活動全身、胸肩,強化身體的柔軟度、心肺功能。這種情況,正如本門大部分套拳收式的招牌動作「大劈式」,兩掌分別向左右橫劈,實則作擊敵之用者只是右掌(所以頭右轉眼右望),左掌作平衡及活動身體之用。不信?你試試只出右掌,再和左右掌並出對照,全身的感覺有甚麼不同?這不是我說的,是太師公陳子正的教導。上海《精武畫報》第十三期(1928年3月15日) 刊登了六位精武會不同派別的知名教頭演武照片(包括陳子正),「曇腿」(原刊並非寫作「潭腿」)之名師趙連和演示的招式正是「回頭望月」(見下圖):
其上身前傾度較大,頭後轉眼後望,可知招式乃防敵之後擊;本門之「回頭望月」,法度為上身只略微前傾,見下圖(筆者演示):
「太祖拳」共有四式「回頭望月」。
7.
「回頭望月」後為「雙批掌」(與「前溜勢」之「雙批掌」完全相同),然後上右弓步作「順步掌」。
8.
轉身右仆腿右鈎手,打花復轉身右仆腿右鈎手,然後起身併左步站立;兩個仆腿之轉換,難點是不能起身,要在蹲身旋轉時打花縮右腿至定點時再插出右腿成右仆腿再聳身併步站立,這是加強練法的打法。
9.
「回頭望月」中段,併步右鈎手後,叼左手作下捆手,這是「太祖拳」最珍貴的一式──融入了「連拳」第三十四路「下捆手」。